一次次的空气质量改善也证明,一次可能是偶然,两次、三次就不是偶然了,是必然。
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对监管不力、死灰复燃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实现动态清零,防止反弹和走回头路。严禁一刀切式停限产强化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加强与京津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和措施联动,提高区域应急响应协同能力。
深化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整治,按照六个百分之百两个全覆盖要求,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体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严禁露天焚烧。严格散煤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企业监管,建立炉前煤质监测体系,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劣质散煤违法行为。7月1日起,全省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涉VOCs排放工业企业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6月底前,各地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禁止超标排放工程机械使用。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排放达标计划,推进100个钢铁、70个焦化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实施80个燃煤电厂深度治理项目,积极推进陶瓷、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试点。其中,河北省2019年将聚焦PM2.5治理,持续攻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等六大攻坚战,力争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8年下降5%以上。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近年来的各项工作,全社会大气污染治理的意识和责任空前高涨。继续开展并深化涉及更多城市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协同推进大气污染工作,全力支撑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并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的全省土壤污染防治体系。2月份,山东省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开展清理整治。
土壤修复、固废处理有望迎来突破今年仍然要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龙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通过在试点城市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PM2.5下降6.8%。计划到2020年,湖北省将实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同时,在应对重污染天气防治方面,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的作用,建立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新手段,提高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性。
另一方面,根据地方政府2019年重点工作部署,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固废治理等领域有望迎来突破性进展。此外,湖北省正在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在全省2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相关规定也陆续出台。2019年2月12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立佳在部署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时表示,2019年,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标志性重大战役,健全省级环保督察长效机制等。河北省制定的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控制。
水污染防治进入关键之年不仅仅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呈现全面加快改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住建部针对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度安排,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随着2020年水污染防治验收节点的临近,2019年将成为实现水污染治理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
大气污染防治仍是重中之重3月6日,四川省公布大气污染治理一号工程进一步扩容。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固废治理有望迎来突破性进展近期,多地陆续公布2018年污染防治工作成果以及2019年行动计划。事实上,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战役,和蓝天保卫战一样,各地的碧水保卫战也在同时进行。据了解,湖南省今年要推进省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确保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针对新一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表示,2019年是完成十三五目标的攻坚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年,要抓住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谋划思路。据悉,自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四川省稳步推进各项大气治理措施。
根据2019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安排,这些省份仍然秉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推进蓝天保卫战。其中,山西省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下降10.8%,优良天数较2017年平均增加7天,重污染天平均减少3天。
此外,2018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对此,信达证券分析师吴漪分析认为,根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要得到阶段性改善,长江、黄河、珠江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
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与此同时,河北省进一步加强了固体(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监管,从严把控危险废物跨省转入。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元年。其中,成都市通过加快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已经累计下降71%。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打通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要全省上下一盘棋,通过持续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并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的全省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固废治理有望迎来突破性进展近期,多地陆续公布2018年污染防治工作成果以及2019年行动计划。
按照计划,2019年上半年试点城市政府印发实施方案。从各地公布的成绩单来看,污染防治攻坚普遍取得阶段性成效,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收效显著。
2019年2月18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工作方案》,2019年全市计划完成水污染治理投资近500亿元,到2020年全市将累计完成治水投资近1200亿元,确保在2019年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随着2020年水污染防治验收节点的临近,2019年将成为实现水污染治理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柴发合表示,下一阶段仍然需要加强落实一岗双责,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认识。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PM2.5下降6.8%。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无废城市按照试点先行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原则,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此外,2018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据悉,自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四川省稳步推进各项大气治理措施。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元年。水污染防治进入关键之年不仅仅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河北省制定的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控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住建部针对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度安排,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风雨无阻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